七夕节是什么节日呢?七夕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人以为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而最早是源于祭拜活动,后逐渐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爱情的美丽传说,被认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接下来随小编具体看看七夕是几月几日2024。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七夕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起源很早,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的祭祀活动。在古代典籍中,诞生于西周时期的《小雅·大东》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俗称“巧日”、“巧节”,因节期在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双七节”、“七月七”。七夕节是与女事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也称“女儿节”、“少女节”或“女节”。民间传说此日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故又称“双星节”、“情人节”。

  七夕节始于汉朝,原本是拜祭织女、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的女性专属节日,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现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对时间、对数字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jpg

  牛郎织女相会:对爱情美满的向往

  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每年初秋入夜之时,尤其是农历七月初七前后,银河系格外明亮,从地球上的视觉效果来看,本来距离十分遥远的天琴座织女星和天鹰座牛郎星仿佛得以以银河系连接起来。古人喜观天象,便逐渐赋予这一现象丰富的传说故事,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在这些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以一见一次面,因此人们便把牛郎织女的艰难爱情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作为向往、歌颂的榜样,并在七夕为祈祷爱情美满、家庭幸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秦观在《鹊桥仙》一诗中对七夕的浪漫描写。

  天象崇拜:对自然的探索和社会的认识

  七夕乞巧和爱情的意涵都来源于古代人的观星占卜。古人通过对天上星宿的“分星”和对地理区域的“分野”而将天地对应。由此形成天上复杂的星宿系统和人间四方九州的格局。在庞大的星宿体系中,“牛宿”位于银河的东岸,由6颗星组成,形似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脚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古人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这种天与地的对应,形成的天界是以“帝星”为中心,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为主干的等级严密、组织庞大的空中社会。人间则是以王都为中心,以四方九州为天下观形成的社会。今天来看,这些分类和对应方式并不科学,但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科学正是在一步步的观察、假设和不断的验证中不断进步的。同时,古人将天地如此对应,通过对星宿的观察安排人间社会秩序,通过对人间社会的了解而想象天界等级,都是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的认识方式,虽然并不科学,但是这一套自洽的理论逻辑成为人们行事的准则和标准。

  对时间的崇拜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七夕是几月几日2024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是几月几日2024:

  2024年的七夕是在8月10日,按照农历,这一天是七月初七。七夕的由来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隔着银河相望的牛郎和织女每年在农历七月七日的黄昏相会的浪漫故事,这个节日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的习俗有哪些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喜蛛应巧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供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穿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古时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综上,就是七夕节是什么节日,七夕是几月几日2024的具体内容。